1.富油国消费了更多的能源,减少了出口吗?

2.为什么汽油的价格比汽车的价格更多变

3.美国石油大王的洛克菲勒家族如今的情况如何

4.美国菲利普斯石油公司的经营内容

1999年汽油价格_1999年油价多少钱一升

吨是质量标准,而升是体积标准。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必须引入密度p。原油及成品油的密度pt表示在某个温度状态下,没立方米体积的石油为p吨重。换算关系为:

一吨油的体积数=1/p立方米

一吨油相当的桶数=1/p * 6.29桶(油)

将6.29除以密度即为求1吨油等于多少桶油的换算系数公式。此换算系数的大小与油品的密度大小有关,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大庆原油密度为0.8602,胜利101油库原油密度为0.9082,可分别得:

大庆原油换算系数=6.29/0.8602=7.31 ,胜利原油换算系数=6.29/0.9082=6.93

对石油产品得计算方法也是一样。如某种汽油的密度为0.739,计算结果:1吨汽油等于8.51桶;某种柴油的密度为0.86,计算结果1吨柴油等于7.31桶。

90号汽油 1吨=1389~1408升

93号汽油 1吨=1351~1389升

97号汽油 1吨=1315~1351升

1998年-2008年北京市93号汽油价格变动表 1998年-2008年 北京市93号汽油价格变动表 (单位:元/升)  调价次数 调价日期 油价(元) 变动幅度(元) 变动幅度(%)  1 1998年6月1日 2.32 ----  2 1999年11月5日 2.38 0.06 2.59%  3 2000年2月20日 2.47 0.09 3.78%  4 2000年5月5日 2.67 0.20 8.10%  5 2000年6月5日 2.92 0.25 9.36%  6 2000年7月14日 3.06 0.14 4.79%  7 2000年8月17日 3.19 0.13 4.25%  8 2000年9月19日 3.28 0.09 2.82%  9 2000年10月20日 3.13 -0.15 -4.57%  10 2000年11月17日 3.08 -0.05 -1.60%  11 2000年12月20日 3.06 -0.02 -0.65%  12 2001年1月13日 2.96 -0.10 -3.27%  13 2001年2月5日 2.82 -0.14 -4.73%  14 2001年3月6日 3.00 0.18 6.38%  15 2001年4月8日 3.02 0.02 0.67%  16 2001年5月14日 3.10 0.08 2.65%  17 2001年6月5日 3.24 0.14 4.52%  18 2001年7月4日 2.80 -0.44 -13.58%  19 2001年8月12日 2.61 -0.19 -6.79%  20 2001年10月17日 2.91 0.30 11.49%  21 2001年11月24日 2.40 -0.51 -17.53%  22 2002年3月4日 2.50 0.10 4.17%  23 2002年4月4日 2.73 0.23 9.20%  24 2002年5月4日 2.94 0.21 7.69%  25 2002年10月1日 3.12 0.18 6.12%  26 2003年2月1日 3.29 0.17 5.45%  27 2003年5月10日 3.03 -0.26 -7.90%  28 2003年7月1日 3.02 -0.01 -0.33%  29 2003年12月6日 3.20 0.18 5.96%  30 2004年3月31日 3.46 0.26 8.12%  31 2004年8月25日 3.66 0.20 5.78%  32 2005年3月23日 3.92 0.26 7.10%  33 2005年5月23日 3.79 -0.13 -3.32%  34 2005年6月25日 3.96 0.17 4.49%  35 2005年7月23日 4.26 0.30 7.58%  36 2006年3月26日 4.65 0.39 9.15%  37 2006年5月24日 5.09 0.44 9.46% 38 2007年1月24日 4.9 -0.19 -3.73%  37 2008年6月20日 6.2 0.86 16.1%

富油国消费了更多的能源,减少了出口吗?

您好!江苏市场上1999年长铃皮卡03款 汽油版 手动挡 市场价格在2.50万左右

二手长铃皮卡相关信息: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为什么汽油的价格比汽车的价格更多变

许多大型石油出口国的经济增加得如此迅速,以至于本国境内的能源需求量都无法满足,大量从境外购买,从而为全球石油市场增加了新的压力。专家们认为,如果这种急速增长能够持续的话,就意味着世界多个最重要的石油供应者在未来10年内将需要开始进口石油,以为它们正在购买的和利用它们石油财富而获得的新轿车、豪宅和商用建筑提供动力。印度尼西亚已经这样做了。

通过一些工程项目,5年内在墨西哥就可能发生相同的情况,墨西哥是继伊朗之后美国第二个石油供给国,这也使墨西哥一跃成为世界第四大石油出口国。在一些情况下,这些国家的政府为它们的民众下发了大额的汽油补贴费,汽油的售价仅为每加仑7美分。实际上,工业专家认为,此举将会起到放纵浪费的结果。令人非常担忧的是大量今天被我们列为国际供油者的石油出口国在近10年中已经不再是纯出口国了。在俄罗斯、墨西哥和其他欧佩克成员内,石油需求量增加也会减少石油的出口。专家们认为,人类对石油需求的弹性很大,世界石油的剩余生成能力很低,即使少量短缺就会导致油价上涨。如2002年,委内瑞拉的工人大罢工造成全球石油减产3%,几周之内,油价上涨了26%。

虽然这种影响十分明显,但从长远来看,并不意味着石油出现短缺。专家们认为,更加可能的是出现大幅度的市场波动,这是一些石油出口国产量缩水所造成的,而且像加拿大的沥青砂那样非常规资源已经日趋重要,它们对美国尤为重要。对那些限制靠近石油生产区的开放地域的压力可能会更大一些。在伊拉克、伊朗和委内瑞拉这些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中,政治局势越稳定,就越能够补偿其他石油出口国日益增长的需求。石油出口国之间需求量的增长是一个较大的问题,这将会使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受阻。在未来20年中,印度等国希望在全球石油需求获取更多的份额,石油出口国内石油消费量的增加已成为满足全球石油需求量的第二大威胁。根据统计数据显示,5个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俄罗斯、挪威、伊朗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国内石油消费资料来源:Jousif,1999;Theodoropoulos,2001。从2005年至2006年间就增加了5.9%。美国的石油出口量下降了3.0%,相反,石油的需求量却明显增加了。

根据世界银行报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东与北非地区的经济增长已经翻番,而俄罗斯的情况甚至更好。石油金钱(Oil money)在许多国家中都大幅度增加,这意味着它们加大了自己经济发展的投资力度。全球经济的强劲发展也为它们的商品创立了许多新的市场——包括产自石油的塑料、石油化工产品和燃料等。可以肯定的是,许多石油出口国要达到西方国家的生活标准依然任重道远。

全球石油市场依然以传统的消费者为主,尤其是美国,它消耗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石油资源。可令人奇怪的是,一些产油国的人均石油消费量甚至超过美国的人均消费量。这些国家是:巴林、科威特、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那些人口庞大的产油国,如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墨西哥,小轿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也是石油消费量剧增的一个诱因。俄罗斯农民用四轮驱动的交通工具取代了马车,而城里的人也用宝马(BMW)轿车更换了以前的低档轿车。

绝大多数石油生产国家中,年轻一代已经进入开汽车的年龄,而且他们非常喜欢开车,因为当地的燃料价格十分低廉。一些石油出口国利用价格控制手段为自己的国民保障便宜的燃料。这些措施带有政策的普遍性,当然,也有专家认为这会助长能源的浪费。比如,科威特人即使在几周的假期里,也会开着室内的空调机(这些空调机都是由石油燃料或天然气发电带动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运动员在室内人造雪地练习滑雪,在人造草坪上打高尔夫球,这些都需要用石油产生的燃料发电,以制取大量的淡化水。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伊拉克的汽油价格仅为每加仑30~50美分。委内瑞拉的汽油更为便宜,每加仑7美分,这一的汽油需求量增加了10%。便宜的石油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的人权,而人们实际上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了。

石油价格的历史分析:

1947—1972年:最低油价12美元/桶,最高油价18美元/桶(1955—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

1973—1978年:最低油价32美元/桶,最高油价41美元/桶(1972—1973年赎罪日战争,石油禁运)。

1979—1985年:最低油价30美元/桶,最高油价67美元/桶(1978—1979年伊朗革命与伊朗/伊拉克战争)。

1986—1990年:最低油价19美元/桶,最高油价29美元/桶(1989—1990年海湾战争危机)。

1991—1996年:最低油价17美元/桶,最高油价24美元/桶(海湾危机的影响)。

1997—2002年:最低油价13美元/桶,最高油价32美元/桶(1997—1998年欧佩克增加配额10%和亚洲经济危机,1999年欧佩克减产420万桶/日,2001年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

2003—2007年:最低油价28美元/桶,最高油价102美元/桶(2003—2004年PDVSA公司员工大罢工,伊拉克战争危机,2004—2008年亚洲经济体印度、中国和日本及韩国石油需求量的增长)。

2007—2008年:油价飙升,创下新纪录,攀上石油工业历史的高峰,达到145美元/桶(2008年6—7月)以上,回落到97.00美元/桶(2008年10月),美元疲软,美国的石油库存增加。美元与欧元之比连创新低,美元与日元的兑换率在12年内首次跌破1美元不足100日元。

美国石油大王的洛克菲勒家族如今的情况如何

一.

石油作为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历来是影响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当今世界经济处于经济调整的复苏阶段,各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折、更新,进一步扩大了对国际石油的需求,其中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升级周期,更加大了对石油能源资源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石油价格的重要性。如果石油价格过高,将促使生产成本上升、物价上升,直接制约经济的发展速度;反之,如果油价过低,将使石油出口国的外汇收入大大减少,从而损害了石油出口国的经济利益;因此,中期看,如何将国际石油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是国际社会需要妥善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1、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是世界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国际石油价格每桶上涨5美元,1年内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下降0.3个百分点。石油生产和价格涨跌是一个周期性问题,并且会影响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增长。国际油价处于高位时会导致石油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继之价格又会暴跌,由此又导致石油生产收缩,石油价格上涨,这已经是由历史证明的经验。因此,有关国家经济增长不能不受这种石油生产------价格周期的影响,相比之下,石油输入国将比较出口国更易受到这种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对石油的需求也有增无减,石油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进口项目,并且是对外贸易中最大的逆差项目。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于严重依赖进口的欧元区国家所产生的影响将最为直接,欧元贬值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所造成的欧元区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即使由于石油输出国增产,使涨价问题一时得到缓解,也不可能改变这一基本走势。

从发展中国家看,近年来亚洲经济复苏势头比较好,扩大了对石油供给的需求。1990--1999年期间,除西亚产油国外,亚洲东部国家的石油需求增幅约占全球石油需求增幅的80%;如果油价居高不下,将对亚洲国家的财政收支、通货膨胀、国际贸易收支、偿还外债能力等都形成较大的压力,影响亚洲经济继续增长的良好势头。北美、欧洲和亚洲是世界的三大石油市场,其中亚洲的石油需求增长速度最快,但是作为亚洲主要产油国的产油量却基本上没有增长,这使亚洲各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量大幅度上升。另外,主要产油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动荡性也直接影响着油价的波动上涨,如委内瑞拉的政治问题使石油减产严重,沙特阿拉伯经济引起的设备老化石油减产,以及伊拉克破坏性的石油资源状况,都是油价潜在波动隐患。在产油国中,一些严重依赖石油收入拉动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轨国家,如俄罗斯等,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涨价使之大喜,跌价则大悲。2003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世界经济的总体复苏态势和增长水平。随着伊拉克紧张局势因突发暴力事件再度恶化,国际油价的高企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障碍。

2、能源需求结构调整的必然性。伴随经济全球化、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各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以及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各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每日增加165万桶,石油日消费量达到7990万桶。同时,国际能源需求的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世界原油库存在减少,石油开采的资源、技术与设备综合问题凸显;还有燃煤需求有所下降,燃油及燃气需求迅速增长,从而使国际燃油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新经济高科技含量的增加,国际石油生产、运输、储存等也有高新技术的更新改造,替代石油以及原油资源组合也逐渐显现,天然气、氢气等能源开发也对国际石油供求格局具有影响。由于世界经济面临传统经济转向新经济的转换,特别是出口拉动转向投资带动的结构转型,各国内需的扩大不仅增加了投资需求,也促使国际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石油与钢铁、煤炭等原材料的上涨便具有连带反应。全球化商品流动时代使国际石油市场出现运输瓶颈和储存技术难题,运输成本的高企、港口和道路拥挤、储存成本上升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油价进一步上扬。

3、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性。石油问题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具有多层面的复杂性,比如OPEC与非OPEC之间的矛盾,石油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的矛盾,进而延展至大国与大国、强国与强国、富国与富国、大国与小国、富国与穷国等不同层次的复杂协调合作关系。国际石油价格不确定的波动干扰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增加了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协调的难度。国际石油问题引发的国际经济关系中石油产出和需求的关系变异,聚焦在金融安全与经济利益,石油问题成为国别关系强化与松散、重组与离合的重要筹码,其中主导的突出影响因素是美国经济利益、政治霸权、军事强权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独特地位。石油问题是美国对外政治、贸易、经济与外交关系的主线,也是美欧日经济金融竞争与较量的主要战线之一。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占其石油进口总量的25%,欧洲占60%,日本占80%,美欧日三大利益集团竞争源于石油,又怨于石油。

从资源地域角度看,海湾石油是工业发达国家所用石油的主要依托点。因此,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力量都紧紧盯住海湾巨大的石油储量,巴以冲突不断、海湾战事连连,也就不难寻味。海湾石油是世界经济和政治问题的焦点之一,它的起伏跌宕预示着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预测国际石油前景将更为困难,战事对石油市场影响超出预期。2004年政治因素将对石油价格起主导作用,随着政治问题的化解减弱和积聚增强,油价波动继续扩大。

4、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差异性。自欧元问世以来,对欧元的排挤和打击一直是美国国际金融战略的主旨,有形和无形较量已经使欧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风险。美欧根本性的差异对立在于全球化与区域化理念的博弈。美日是经济全球化的极力推崇者,因为美日经济规模与市场份额和发展水平的主导,使他们在本地区内难以与弱势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经济体相融合,担心在区域化中付出"代价",他们必然以全球化显示其优势并巩固其利益,;而欧洲则是政治、经济、金融和贸易等相对均衡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具有实现区域化的先天优势,欧盟5月1日东扩10国的实现,使新老欧洲的融合形成更强大的经济联合体,无论经济、人口或市场已经超出美国。美日和欧洲之间全球化利益主导和区域化利益差异,以及不均衡和均衡的状况,是形成各自经济全球化和欧洲经济区域化理念不同的主要原因。美欧日经济金融理念的差异也反映在金融市场汇率、股价、金价或油价等价格竞争中。在国际石油的争夺上,三大经济体或货币体也必然会以各自经济全球化或区域化理念,加大国际资源产品的竞争。以科索沃和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冲击原来的石油供求格局,辅之以货币竞争,则是不可忽视的美国全球化战略意向。从日本看,为弥补自身石油需求,其加紧与亚洲、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改善甚至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其动向也值得揣摩和研究。

美国菲利普斯石油公司的经营内容

美国石油大王的洛克菲勒家族现状如下:

2014年6月13日,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的曾孙理查德·洛克菲勒驾驶的一架小型飞机13日早在纽约市附近坠毁,理查德身亡。洛克菲勒家族的“悲剧性死亡”并不只有理查德·洛克菲勒一人。

1951年,约翰·洛克菲勒的侄女温佛瑞·洛克菲勒·艾米尼自杀;1961年,纳尔逊·洛克菲勒的儿子迈克尔·洛克菲勒前往荷属新几内亚寻访土著人艺术,他乘坐的小船在水中倾覆,至今下落成谜,尸体也没有找到;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三世在1978年死于一场三车连环相撞的车祸。

2017年3月20日晚(当地时间20日早晨),洛克菲勒家族现存最年长的成员戴维?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在美国纽约州的家中逝世,享年101岁。

戴维·洛克菲勒的爷爷约翰·洛克菲勒19世纪下半叶创办美孚石油公司,通过石油生意积累了巨额财富。戴维·洛克菲勒此前一直是洛克菲勒家族最年长者,自2004年7月以来担任洛克菲勒家族族长。

扩展资料:

据福布斯2008年2月公布的数据,洛克菲勒家族的财产净值为6634亿美元(按2007年的美元价值计),依然是美国最富有的家族,除拥有许多大公司和大银行的股份外,还拥有着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商业和住宅物业。

他先前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说:“我的人生非常精彩……我相信,物质很大程度上可以让一个人过得快乐。不过,如果你没有好友和重要的亲人,生活会非常空虚和难过,那时物质的东西也不重要了。”?

凤凰网-洛克菲勒家族最年长成员逝世

新华网-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孙坠机身亡

新华网-洛克菲勒家族最年长者去世

菲利浦斯石油公司是一家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炼制,同时也经营石油化工等其它业务。1998年由于国际油价下降,严重影响了菲利普斯公司的经营业绩,公司没有达到自己的经营目标。公司销售收入从1997年的154亿美元下降到118亿美元,净收入从1997年的 9.59亿下降到2.37亿美元,每股红利由3.64美元降为92美分。1998年公司股票价格从年初的48.63美元降至年末的 42.63 美元。

油气勘探和生产

1998年的低油价是造成公司勘探生产收入下降的关键因素(从1997年的6.34亿降至2.73亿美元)。1999年初公司采取了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措施,取消了1400个工作岗位(主要在勘探开发领域)和雇员。

1996年底,菲利普斯石油公司拥有原油储量1.49亿吨,天然气储量1803亿立方米。1996年生产原油1170万吨,生产天然气156亿立方米。1998年公司每桶原油销售价格下降了6.37美元,导致勘探生产净收入从1997年的6.34亿美元降至2.73亿美元。1998年公司的原油产量比1997年下降了4%,天然气产量与1997年基本持平。油气产量合计大约下降了3%。

由于拥有先进的开发和开采技术,公司原油生产成本只有3.46美元/桶油当量。在1991-1996年的5年中,资源替代率平均为117%。1994年该公司油气发现和开发成本为2.88美元/桶油当量,在石油工业界均处于领先地位。

天然气集输、加工和销售

菲利浦斯石油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天然气液生产者之一,其天然气收集、加工和销售业务(GPM)活动主要位于美国得克萨斯、俄克拉荷马以及新墨西哥。该公司拥有权益的加工厂有16座,天然气集输管线约27000公里。1996年该部门销售额为17.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资产11.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净利润1.44亿美元,超过前三年的净利润总和。1998年的低油价也使得公司的天然气采集、处理和销售(GPM)利润受到冲击。由于天然气液价格下降,GPM净经营收入从1997年的9200万美元下降到4700万美元。

炼油、销售和运输

1996年该部门销售额95.76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了19.1%。资产28.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8.6%。净利润0.71亿美元,比 1995年增长77.5%。炼油能力1725万吨/年,炼制原油1645万吨,销售油品3354万立方米。公司在美国26州销售油品,有6900个加油站,拥有遍布全美的750个航空燃料批发站。菲利普斯的汽油销售量占美国市场的3-4%。公司还拥有2.1万公里长的原油和成品油管输系统。公司拥有得克萨斯州博格和斯威尼及犹他州伍兹克罗斯等三座炼厂,在英格兰Teesside(蒂斯德)炼厂占有50%的股份,为美国第17大炼制商。

1998年尽管汽油价格和炼油利润较低,但公司炼油、销售和运输业务的净经营收入还是从1997年的 1.61亿美元增加到1.71亿美元。此成果的取得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和炼厂产量提高,另外也是由于成功地增加了在市场快速增长的西部各州的销量。 1998年公司赢得了供应者杯,该项荣誉是美国石油商联合会颁发给国内最大的油品供应商的。

1998年公司正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协商在该公司位于德克萨斯州Sweeny炼厂建设焦化装置的合作协议(五五分成),该装置用于提高重油等级。一旦该装置完成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将为该炼厂提供16.5万桶/日的重油。

1998年公司正在修建Standish 管线(从俄克拉何马的Cushing至堪萨斯的Wichita,全长148英里),该管线是从海湾沿岸输往中西部市场的成品油管道。

1998年10月,公司与Ultramar Diamond Shamrock 签署了组建炼油、销售和运输的独立公司的意向书。尽管公司对一些关键条款仍有分歧,但最终讨论将于1999年3月结束,无论讨论的最终结果如何都不会改变公司扩大炼油、销售和运输业务的计划,包括通过合资和联合的途径。

化工产业

1996年该部门销售额38.83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10.2%。资产28.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6%。净利润2.73亿美元。该公司主要以凝淅油为原料生产石化产品。产品主要有乙烯、丙烯、聚乙烯、聚丙烯、K树脂Ryton(聚苯硫醚)工程塑料、环已烷、对二甲苯、专用化学品和塑料管材等。1996年生产乙烯117.45万吨、聚乙烯92.98万吨、丙烯19.0万吨、聚丙烯14.84万吨、对二甲苯28.24万吨、环二烷76.78 万立方米。该公司是美国高密度聚乙烯及管材和环乙烷的主要生产厂家之一。该公司也是美国最主要的丙烷的生产和供应厂家之一。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休斯顿、斯威尼和博格有三家化工厂,另外在波多黎各、新加坡和比利时拥有化工厂。尽管美国经济增长强劲,公司的化工业务仍受到能力过剩的困扰。加之亚洲经济急剧下降,化工和塑料产品需求疲软,更加剧了公司化工业务的压力。由于公司两种产量最多的产品乙烯和聚乙烯利润较低,1998年公司化工业务经营净收入从1997年的2.72亿降至1.52亿美元。

1998年,菲利普斯公司投资40%的上海金菲利普斯聚乙烯厂投产,加上新加坡聚乙烯厂的扩建使公司成为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

公司计划与卡塔尔国家石油公司合资建设石化厂以便进入亚洲、非洲、欧洲和中东市场。该计划可能于1999年晚些时候开始,于2002年下半年投产,在该项目中公司将持股49%,但截止到1999年年初该项目尚未获准。

技术服务

从长远看很明显,技术将是提高竞争能力,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菲利普斯公司在世界各地都有三维地震技术、储量管理技术、海上平台设计与建设、烃处理和其他技术方面的专家。为了持续保持公司领先地位,1999年初公司合并了其工程、研究和开发部门,以便推动最新技术的加快应用,直接解决公司的上游、下游经营中所遇到的问题。公司在作业集团中建立研究和工程机构,在作业期内更好地发挥技术支持的作用。该公司负责上游技术和项目开发的高级副总裁Bob Ceconi认为:公司在各技术领域都有好的技术专家,要使他们的工作更紧密地与生产单位结合,考虑全过程的优化问题,提供全过程的技术支持。强有力的计算机可以提供栩栩如生的地下油气构造图象,帮助确定最好的钻井位置,但需要科学家和计算机专家开发使用超级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处理解释3维地震数据图象,公司已经有5种技术获得了专利,另外两种正在申请。公司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利用地震波型描述更详尽的地下结构图形和开发用于地震信息分析的实用计算机交互系统。公司将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储量工程师的知识更加紧密地结合以便更好地认识储量特征。公司正和另外5家公司合作研究用陶瓷材料从空气中分离氧的技术,分离的氧用于有效地将天然气转化成液态以便运输和处理成化工产品。公司正在通过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世界范围公司生产井产量、削减成本。公司雇员创造的MaxWell(知识管理程序)在钻井工作中尤其适用。公司从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优化中获益非浅,与行业一般情况相比,公司此类项目工期缩短了 10%,经费节约了10%。

1999年年中公司要完成全公司的商业信息系统安装,以便改善公司与用户和供应商的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新的系统还有助于公司解决2000年问题,避免出现因2000年问题造成的损失,平稳过度到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