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前国际原油价80美元时与中国油价多少

2.说说国际油价及其对上游人的那些影响

3.1992年至2009年中国发生的大事

4.全球原油与汽油价格发展对比?

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_2008年12月原油价格

A

材料中心是通过减产影响价格,B说法错误。CD不符合题意。

以前国际原油价80美元时与中国油价多少

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国际油价在近几年来的上涨过程。 在2001年911前后,当时的油价在每桶20 美元左右。而到2003年初,油价上涨接近30美元/桶。一年后的2004年初,更突破40美元/桶关口。到2006年初,油价开始接近60美元/桶大关。而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则先后突破80、90美元/桶的关口,直至2008年初的百元大关。 当然,国际油价最近突破百元大关,有一定的偶然性,主要是受到市场利空因素的影响。例如,2008年初尼日利亚石油港口城市的武装,令人们担心这个世界第八大石油出口国的石油供应可能进一步缩减。同时,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原油库存已连续7个星期下降,并已降低到2005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偶然性中也有必然性,因为在那些左右油价的供求关系中,包括需求量、产出量、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中,又确实包含着推动油价持续走高并保持高位的成份。我们来逐一加以分析。 首先来看世界经济与石油需求。我们知道,这一轮油价高企,并不某个突发导致的短期变化,而是受到了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而普遍增长的有力推动。研究表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长明显快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耗量的增长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耗的增幅显著高于GDP的增幅。 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预计,世界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可能在2015年前后回引发更加严重的供应问题。这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需求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有的机构,如埃克森美孚公司预测,全球石油需求80%的增长部分,将来自发展中国家。 在考虑石油需求方面,交通系统、特别是汽车,需要格外被提及。以美国为例,美国拥有近3亿辆汽车,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美国石油消费占全球石油消费的25%,但石油生产只占全球石油产量的大约9%。美国经济、特别是美国交通系统的燃料,有%是石油。 中国汽车拥有量的猛涨,也使得石油消费强劲。中国现在将近有2050万辆车,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增长了3倍,近年来车辆的销售增长率一直在20%以上。自1993年以来,一直就是石油净进口国。目前,石油需求的近半依赖进口。至于邻国日本和韩国,石油更是100%依赖进口,突显亚洲经济的火车头对石油的巨大需求量。 其次来看石油的供给与储备。总的情况是全球石油供应的增长,赶不上需求的增长。世界性石油供应短缺现象,在短期内还会呈现加剧态势。用有的学者比较悲观的描述,就是世界每消耗了两桶石油的同时,却只发现一桶新石油的产能,因为世界上大多数成熟油田的产能都处于下降的趋势之中。 美国已开完大多数的传统油田。英国北海石油的产量从1999年就开始衰退。墨西哥油田也在2006年达到产量峰值。沙特的7大油田占全国石油供应的90%,但产能也在逐年衰退。在中国,约占石油总产量30%的大庆油田,产量也以2-3%的年均速度递减。第二大油田辽河油田的产量也一直在下降。几乎全球都在发生相似的情况:产量达到最高点后,面临两倍数的下降。下降的速度,快于预期。 当然,我们说全球石油紧张和产量下降,主要是指开条件优越、天然油质好、经济价值高的高效、低成本的轻质油田(传统油田)的储量和产能减少,并不否定全球范围内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的存在和扩张潜力。事实上,油价有反作用力。在油价处于低位时,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是没有开发价值的,反之则不然。 打个比方,传统油田的产油成本低。按美国能源部的测算,包括勘探、开、运输成本在内,传统油田的生产成本一般在10美元/桶以内,理论售价应在40美元/桶之间。油条件特别好的国家,如沙特,原油生产成本可低至3-4美元/桶 - 在那里,人们只要向大油田的底部加水压,油质好、价值高的轻质油便浮到表面。可惜的是,这样的优质大油田正越来越少,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所以,综合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来看,有三句话可以概括:第一、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拉动油价持续上涨;第二、传统油田产量的下降,推动油价提升;第三、油价上涨带动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产油方式的扩张,反过来缓解石油供需矛盾,抑制油价过高的攀生。 所谓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典型的类型包括油页岩矿、油沙矿、以及分布在北部高纬度寒冷地带的特殊油田。 作为前者,油页岩看起来象普通岩石,但加热后就会渗出油泡。美国、中国、巴西、爱沙尼亚、澳大利亚等国都有此类油页矿。美国更是独占优势,有超过世界油页岩矿产量72%的储备。仅在科罗拉多落基山表下面,就蕴含2万亿个桶的储量,具有8倍于沙特、18倍于伊拉克、21倍于科威特、22倍于伊朗的原油产能;其规模超过当今世界已被证实的全部传统油田的原油储量。 作为后者,加拿大等国在北部艾伯塔等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沙矿,产能可达数百亿桶油的规模。另在加拿大的西北寒冷地带,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储量在400亿桶的特殊油田。说它特殊,主要是因为其气候恶劣,开条件差 - 这是一个冬天冰山覆盖、夏天一片沼泽的特殊地带。冬天的温度可下降到零下60 和70度,使人和机器在那里作业面临非常危险和困难的状态。 但从技术的可能和可行性上,现在我们已完全具有开油页岩、油沙、以及北部高纬度地区特殊油田的成熟能力。不过,从现实性、迫切性来看,是否进行实际的开活动、以增加石油供应量,还要看油价高低是否满足开成本及盈利的空间。按估算,油页岩矿的开成本在每桶25 美元左右,油沙及北部高纬度地带的油田开成本也离这个数值不远(均与传统油田存在显著成本差异)。在油价在35-40美元/桶时,不会有任何公司去花钱投资和生产。但当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就会有许多公司积极介入生产,以获得现实的利润。 而所谓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则主要包括一种煤转液技术(CTL)的技术过程。这种技术的萌芽,其实早在二战的德国就已开始。当时的传统做法,是第一次技术过程实现煤转化为气(一氧化碳和氢),第二次过程再将气转变成柴油、汽油或其他相关产品。制约此项技术应用的现实性和迫切性的因素,同样是成本和油价之间的盈利空间。 因为煤转液过程的生产成本在每桶30-40美元,所以不到油价上涨至75-80美元/桶,不会有许多公司真正地去应用这项技术,增加石油市场的供应。但到价格到位、市场条件成熟时,煤转液技术的潜力非常之大。据美国五角大楼估算,仅美国一国,就具备可生产9640亿个桶油的煤。其产能,大于整个中东地区约6850亿桶油的传统油田产能。 从上述角度分析,我们知道:按现有的石油需求、供应条件和价格因素来看,当市场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尽管会有时滞,但世界石油会有一个来自于包括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量的显著扩张,从而大幅增加供应,缓解供求矛盾,舒缓价格上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同意美国能源情报署关于2008-2009年世界油价可能会适度回落到每桶80美元附近的预测结论。 当然,具体到特定时点的油价是跌是涨、何时跌涨,除了考虑上述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之外,还必须结合分析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的影响,当然,我们认为: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对油价跌涨起着长期的、基础性的支配作用,而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更多地对油价跌涨起着短期的、伸缩性的配合作用。 先来看国际政策。欧佩克、俄罗斯等国的政策对世界石油的供应影响巨大,而美国的政策则对世界石油的需求影响显著。短期内,约占全球原油总产量40%的欧佩克还不会改变限制成员国产量以防油价下跌的基本态度。而俄罗斯,虽然在过去几年中因油价上涨和开技术进步,石油生产得到快速扩张,产量已超沙特,但它对与西方公司合作扩大石油产量的呼吁兴趣不大,更愿意与欧佩克一起坐享油价上涨的巨额利益。 作为石油消耗大国的美国,已在2007年12月通过了由布什总统签署了新能源法案,决意改变对石油长期以来的高度依赖性。根据新能源法案,到2020年,美国汽车的油耗必须比目前降低40%,而生物乙醇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必须达到360亿加仑。美国正试图通过这种坚定的政策导向,影响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石油需求。 但鉴于在美国历史上、特别是尼克松总统任内、卡特总统任内,曾都有过“摆脱对外国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独立”等的类似政策、但却从未成功的先例,布什总统的这一次新能源法案的政策效果,还有待观察。只不过,前几次总统政策的失败,大多源于国际市场油价的走低所致(其中包含欧佩克的政策反击)。可从导致油价降低的结果来看,也不能说是政策的完全失败。 最后,我们来看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这里,最重要的,是美元贬值、以及石油期货市场及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角色。美元连续贬值,当然会反过来促使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价格的持续高走。事实上,如果我们按美元贬值幅度回算各年度的油价实际涨幅,就会发现,它们只是名义涨幅的60%左右。 石油期货市场方面,一些养老基金、公共基金、对冲基金的投资(投机)性参与,对价格起伏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市场的资料显示,以对冲基金为主的非商业交易商,所持有原油期货仓位可达到30%以上,非常活跃。它们改变了石油市场由石油生产方和消费国占主导的传统格局。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的任何动向,都会加剧油价和市场波动。这一点,在解释世界油价短期波动、特别是振幅加大方面,尤其值得注意。

说说国际油价及其对上游人的那些影响

看不懂的油价:2008年6月,国际油价130美元/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9元/美元,约合900人民币/桶),93#汽油6元/升;2012年3月 国际油价108美元/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3元/美元,约合680人民币/桶),93#汽油8元/升,扣除燃油税改革差价, 2012年3月油价也达到7元/升 。对这些数据我真的是看不懂了!按可比价格计算:900/6=680/x x=4.53 , 综合人员工资上涨、燃油税改制,2012年3月国际油价在108美元/桶,国内93#汽油合理油价应该在5.7元/升;以上计算不知道对不对,错的话大家不要笑话哦!

1992年至2009年中国发生的大事

转眼间,离开油气勘探行业已三年有余。这期间,国际原油价格起起伏伏,近期受到疫情影响更是令人乍舌的低到10多美元一桶,甚至在过去的4月期货市场中梦幻般跌到负值,真是活久见。被誉为工业血液的石油,竟然会比水还便宜!原油是否还会回到曾经辉煌的时代(100多美元/桶,巅峰接近150美元/桶)?从事石油勘探开发是否还有好的前景?相信很多人,尤其是石油人心中都存有这些问题。国际油价的急剧波动,时刻会牵动大家紧张的神经。自己的求学、职业经历也深深地受此影响,有必要扒一扒、扯一扯影响国际油价和石油人的那些来龙去脉。

一、极简国际油价史

让我们以布伦特原油为例回顾国际原油价格历史(布伦特原油产自北大西洋北海布伦特地区,低硫、轻质、品质佳)。上世纪70年代之前,世界石油主要受西方国家石油公司七姊妹控制,原油价格长期稳定在2美元/桶以下。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机涨至12美元/桶,70年代末第二次石油危机时快速涨到40美元/桶。

80年代中期,沙特低价出售石油,非OPEC产油国产量增长,市场需求低迷,油价整体上回落,到1998年底跌至10美元/桶。

1998年金融危机过后,随着以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金砖四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快速发展,对原油的需求大增。原油价格从十几美元一桶,一路高歌猛进涨到2008年接近150美元/桶。话说“爬的高,摔得惨”,紧接着的金融危机,将油价从巅峰快速拉入深渊,不足5个月,跌落至近40美元,如过山车一般。

随后,通过OPEC几次减产保价,各国积极救市,经济逐步趋稳,需求回升,油价反弹。殊不知,这期间半路杀出了程咬金——美国页岩油(从生油的泥岩、页岩中压裂出来的原油)。美国页岩油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膘肥体壮了。2011年,美国页岩油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2012年达到1亿吨,2014年达到2亿吨,2018年突破3亿吨(占美国当年原油9亿吨消费量的1/3),俨然成为原油市场的“杠把子”。原油供给大量增加,加上OPEC拒绝减产(意在通过低油价扼杀不具成本优势的美国页岩油),布伦特原油于2014年中6月从115美元左右跌至2015年底12月30美元左右。2018年,由于OPEC、俄罗斯的减产,油价曾一度回升突破80美元/桶。

谁也不曾想到,2020年突然肆虐的肺炎,会对原油的需求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生产停摆、运输阻滞,数十亿人居家隔离,天上的飞机稀疏了,地上的道路通畅了……,原油价格也跌到了冰点……,现正缓慢艰难的回升之中。

二、油价的影响因素和未来几何?

从国际原油价格的历史来看,本质上仍受供需关系的控制。影响供需关系的因素众多,主要有产油大国的增减产措施、消费大国的经济发展、相关技术的进步(勘探开发技术进步、燃油效率提升、新能源的发展等),其他的诸如战争、石油工人大罢工、异常天气、近期的肺炎疫情等突发也会造成油价的急剧波动。

未来的国际油价会如何?

个人愚见,短期内肺炎的影响下,生产和经济活动的萎缩,人们的出行活动大幅减少导致对原油需求快速下降;另一方面,原油的生产不能迅速减少(原油生产不是水龙头出水那样可随开随关),市场上原油供大于求的状况持续加大。后续随着各国生产的恢复,尤其是中国逐步取得抗疫的胜利,生产经济活动正迅速恢复,会加大马力将耽误的生产追回,原油的需求将逐步回升。相信疫情过去后,油价会迅速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甚至会冲到一定的高位。

中长期看,油价应该会回到五六十、六七十美元/桶的合理范围,这是符合多方利益的。即使OPEC通过价格战逼迫不具成本优势的美国页岩油退出(目前已有公司破产),但这将是暂时的,因为谁也无法忍受长期的成本价或亏本出售原油。就算是产油成本极低的中东各国如沙特、科威特、卡塔尔等(生产一桶原油成本在几美元到十几美元),也难以为继。毕竟,以上诸国的财政、经济高度依赖原油出口,一向挥金如土的壕们因油价过低、收入减少而去吃土,是万万不能的。必定会通过适当减产,好让油价回到相对高点的位置,维持较好的财政状况。一旦油价回归较高水平,页岩油也就很快恢复繁荣,并且越来越顽强(技术不断进步生产成本会逐步降低),如打不死的小强一般。

另一方面,虽然各国环保政策的趋严、各种新能源的蓬勃发展,会挤压煤炭、石油等碳高排放能源消费的空间。当前及较长一段时期内,尽管煤炭、石油占能源消耗比例将逐步降低,但绝对消耗量仍将缓慢增加。毕竟人口众多的中国、印度等国经济仍在较快发展,对能源的消费仍有较大的增长需求,2018年中印两国石油消费量增长占据全球增长的2/3。其他东南亚、非洲国家的GDP增长近几年表现也比较抢眼(如果没有水分的话)。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就会增加,众多发展中国家石油人均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缺口。

……

原油价格过低,不全是好事。油价过低,除了对油气勘探开发行业带来沉重影响外,还会对已经发展势头良好的清洁能源产业带来严重的打击,遏制其发展。而清洁能源是将来我们降低甚至摆脱原油高对外依存度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们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70%,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已成当务之急。

影响国际油价的因素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三、对上游石油人的影响

好了,我们来看看国际油价的变动对上游(勘探开发)石油人的影响吧。

曾经,怀着那份热爱,自己报了这个行业的“黄埔军校”。印象中,那些高耸的井架、庞大的平台、如网的管道、机器的轰鸣,加上“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式的豪(教)言(育)壮(宣)语(传),很能让人热血澎湃。的确,你会感到这个行当搞的都是战天斗地的大事情,瞬间觉得很“荣光”。

十几年前,油价高涨红遍天,勘探开发如火如荼,石油主干专业(地质、物探、石油工程、储运等)的毕业生异常的抢手。就业根本不愁,愁的是该去哪家。大家找工作就是凑一个简历,去百货大楼淘一件穿起来人模人样的廉价西服,就静候三大油招聘军团的到来。主干专业毕业生供需比往往1比几,甚至1比10。在供不应求的关系下,主干专业的学生可带非石油类通用专业的男女朋友一同签约。优秀的甚至听说可以一带三(不限男女朋友);还听说有玩游戏挂了几门课的同学,在招聘会快结束时冲进体育馆,把证明自己是主干专业的学生证往招聘官面前一扔,也能签约。那时,石油主干专业学生走在路上都是春风得意、洋洋洒洒,用走路带风形容也不为过。多少通用专业学生梦想着转入石油主干专业……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近年来,原油价格的惨淡、人员的饱和,三大油已不再组团进校招聘,和众多其他公司一样,用、测评、择优组织面试,需求数量也大幅减少。学生们必须要下苦功夫,极尽展现自身才华,才有可能获得青睐,谋得一个岗位。部分石油主干专业学生要么转到通用专业和各种考证,要么在外找寻互联网、金融行业实习机会,为转行提前准备。那些光鲜亮丽的石油外企已纷纷撤出中国,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大厂成了学生们的理想雇主,趋之如骛。

职场中的上游石油人日子也不好过。各油气公司纷纷资产重组、削减支出、优化人员,部分人员被迫离开上游行业。国企虽然不裁员,但课题项目明显减少了很多,很多人闲了下来。外资油服公司,如斯伦贝谢、哈里伯顿更是项目大量减少,收入、利润大幅下滑,不断裁减人员。

相比传统行业的步履维艰,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迅速崛起,一片欣欣向荣景象,迭代速度越来越快。这些新兴技术也逐渐不断地融入到传统行业,促使传统行业不断提升效率,迎来再次发展的机会。油气勘探开发也不例外,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可视化技术(VR)、精准压裂、智能化海底工厂等,改变着传统的勘探开发认识和手段,“数字油田”、“智慧油田”的建设方兴未艾。认识的转变很关键,这个行业有时太过于注重经验,依靠惯性选择,历经了低油价的“洗礼”,想必会更加热情地接纳新思潮、新技术、新方法。正如在校生们的求职由过去的“等、靠、要”,到如今的“闯、干、拼”,正是一个积极的改变。

……

这是一个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不只是油气勘探开发,无论哪个行业,唯有迎接它、适应它,提前做好准备,或许才会有凤凰涅槃。毕竟,时代的快车停靠时间很短,隆隆驶离后,没人愿意还留在站台。

全球原油与汽油价格发展对比?

08年的:

1月2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首度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

1月7日,韩国京畿道利川市一家冷库发生爆炸。(详见本期“时政”栏目)

1月9日,格鲁吉亚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前总统萨卡什维利在总统选举中胜出。

1月2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紧急降息0.75个百分点,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从4.25%降至3.5%。1月30日,美联储再降息0.5个百分点。

1月24日,法国第二大银行兴业银行说,该银行期货交易员凯维埃尔在过去近一年时间里未经授权利用银行资金进行非法交易,给银行造成49亿欧元损失。

1月27日,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哈托病故。1月28日,印尼为苏哈托举行国葬。

1月28日,布什在国会发表2008年国情咨文。这是布什任内最后一次发表国情咨文。2008年预选1月初拉开了帷幕。

1月29日,在泰国国会下议院会议上当选总理的人民力量党沙马·顺达卫接受王家御令,正式成为泰国历史上第25位总理。

2月7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约16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法案,以刺激消费避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布什2月13日签署了这一法案。

2月13日,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代表向议会提出动议,对澳大利亚过去实行白澳政策给土著居民带来的伤害表示正式道歉。

2月15日,塞尔维亚现任总统鲍里斯·塔迪奇宣誓就任新一任总统。

2月17日,科索沃议会举行特别会议,通过了一项独立宣言,宣布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共和国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

2月19日,古巴***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他不再担任委员会和革命武装部队总司令两项职务。2月24日,古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委员会和部长会议,劳尔·卡斯特罗担任。

2月20日,欧洲议会批准《里斯本条约》。

2月25日~27日,美国纽约爱乐乐团访问平壤。这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第一个到访的美国交响乐团。

2月28日,泰国前总理他信·西那瓦回国,结束了自2006年9月泰国发生军事后一直滞留国外的生活。

2月29日,韩国国会批准韩升洙为总理。他于当天下午正式上任。

3月7日,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大选结果,梅德韦杰夫当选新一届总统。

3月9日,新华社报道,据巴基斯坦选举委员会公布的2月18日举行的巴国民议会和省级议会选举结果,人民党席位领先。

3月13日,苏丹总统巴希尔与乍得总统代比在达喀尔签署了关于解决两国边境冲突问题的和平协定。

3月29日~30日,第20次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首脑会议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举行。会议通过《大马士革宣言》。

3月31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

4月2日~4日,北约首脑会议在罗马尼亚举行。

4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布什在俄南部城市索契举行会谈。

4月8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宣布,伊朗已开始安装6000台新离心机。

4月8日,黑山国家选举委员会公布了总统选举正式结果,现任总统、执政的社会主义者民主党候选人武亚诺维奇获胜。此次选举是黑山2006年6月独立以来举行的首次总统选举。

4月8日~9日,第一届印度-非洲论坛首脑会议在新德里举行。会议通过了《德里宣言》和《印度-非洲合作框架协议》两个纲领性文件。

4月10日,尼泊尔举行制宪会议选举,选举产生的制宪会议将决定尼泊尔未来政体和君主制存废。4月25日,尼泊尔选举委员会公布各党在制宪会议中所占代表席位,尼泊尔***(毛主义)成为第一大党。

4月13日,在为期3天的高层参与及对话后,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在海南博鳌闭幕。

4月28日,一枚印度PSLV-C9火箭搭载10颗卫星升空。

5月2日,缅甸遭受热带风暴袭击。

5月3日,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个旨在全面保护残疾利的公约《残疾利公约》正式生效。

5月5日,由于投资者担心原油供应紧张,国际油价盘中首次突破120美元,纽约市场油价一度上涨至120.36美元。

5月7日,俄罗斯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宣誓就职。

5月8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任命普京为俄新一届总理。

5月10日,缅甸全国除部分强热带风暴灾区外举行新宪法草案全民公决。5月15日,缅甸新宪法全民公决委员会发布公告说,新宪法草案已获得通过。

5月11日,塞尔维亚举行议会和地方选举。塞尔维亚总统塔迪奇领导的竞选联盟在议会选举中获胜。

5月23日,南美洲国家联盟特别会议在巴西举行,12个成员国***签署了《南美洲国家联盟宪章》。

5月25日,美国“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成功降落在火星北极附近区域。

5月28日,尼泊尔制宪会议宣布废除君主制,将国体改为联邦民主共和国。

6月3日~5日,世界粮食安全高级别会议在意大利举行。

6月10日,韩国内阁为承担因向美国开放牛肉市场引发国内政治危机的责任,向总统李明博提出集体辞职。7月7日,李明博宣布部分改组内阁,撤换了3名部长。李明博6月19日就与美国达成的进口牛肉协议向韩国国民道歉。

6月12日,爱尔兰全民公决否决了《里斯本条约》。

6月19日,欧盟同意解除对古巴的外交制裁。欧盟已于2005年暂停该项制裁。

6月21日,于6月20日登陆菲律宾的台风“风神”,造成一艘载有800多人的菲律宾渡轮倾覆。截至7月2日,仅有57人获救,161人确认死亡,其余人下落不明。

6月24日,厄瓜多尔宣布中止与哥伦比亚的外交关系。

6月27日,朝鲜炸毁了宁边核设施的冷却塔。

6月29日,穆加贝宣誓就任津巴布韦新一任总统。

6月30日,布什签署了一项总额1620亿美元的战争拨款法案,该项拨款用于2009年1月布什任期结束前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开支。

7月2日,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实施为期4天的紧急状态。蒙古国6月29日举行了国家大呼拉尔(议会)换届选举投票。7月1日,蒙古国一些政党因对选举结果不满而举行的示威活动演变成严重暴力。

7月7日~9日,为期3天的八会在日本举行。东道国日本邀请了14个非八国集团成员国***与会,是八会历史上最多的一次。中国国家出席了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对话会议。

7月12日,为期3天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团长会在京闭幕并发表了新闻公报。

7月21日,尼泊尔大会党总统候选人拉姆·亚达夫当选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首任总统。8月15日,尼泊尔制宪会议选举尼泊尔***(毛主义)普拉昌达为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首任总理。

7月21日,被联合国前南问题国际刑事法庭通缉10多年的波黑塞族前***卡拉季奇在塞尔维亚境内被捕。

7月29日,世界贸易组织小型部长级会议未能就多哈回合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等争议问题取得突破,多哈回合谈判关键一搏以失败告终。

8月8日,格鲁吉亚军队向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发动进攻,俄罗斯军队随即发起反击。8月26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8月17日,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南共体)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8月18日,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宣布辞去总统职务。9月6日,巴基斯坦选举委员会宣布人民党联合扎尔达里当选总统。

8月20日,波兰与美国正式签署波美反导基地协议。

8月26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发表声明说,朝鲜已在当月14日停止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作业。

8月26日,泰国反民间政治组织人民民主联盟(民盟)的支持者在曼谷举行大规模示威。

9月1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宣布辞职。

9月3日,美国共和党正式提名麦凯恩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已于8月27日正式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

9月5日,利比亚***卡扎菲会见了到访的美国卿赖斯。

9月6日,核供应国集团45个成员国就取消对印度核出口限制达成一致。

9月14日,俄罗斯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机坠毁,机上88人全部遇难。遇难者中有一名中国公民。

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将申请破产保护。

9月16日,乌克兰议长宣布,由执政党季莫申科联盟和“我们的乌克兰-人民自卫”联盟组成的执政联盟已解体。

9月16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

9月17日,泰国人民力量党副颂猜在国会下议院会议上当选泰国总理。

9月24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麻生太郎当选新首相。

10月3日,布什签署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授权购买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

10月11日,美国将朝鲜从其“支恐”名单中除名。次日,朝鲜表示将继续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

10月15日,叙利亚与黎巴嫩签署一项联合公报,宣布从即日起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0月21日,印度尼西亚国会批准了《东盟宪章》。至此,东盟10个成员国已全部通过《东盟宪章》,该宪章于2008年年底生效。

10月22日,东非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举行首届三方联合首脑会议,提出立即开始创建地区经济共同体的工作。

10月24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将原油日产量削减150万桶,以稳定大幅下跌的国际油价。此后在10月27日,纽约商品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63.22美元。国际油价创近17个月最低收盘价。

10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向冰岛提供为期2年共21亿美元的紧急,以帮助其应对金融危机。这是IMF自16年以来首次向西方发达国家提供金融援助。

10月29日,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先后发生里氏5.0级和里氏6.5级两次强烈地震。

11月4日,当选第56届。

11月8日,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一艘核潜艇试航时发生事故,造成艇上20多人死亡。

11月12日,朝鲜宣布从2008年12月1日起切断经由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的所有陆路通道,严格限制通行。

11月15日,为期一天的二十国集团***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出席。会议结束时发表了支持全球经济稳定和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宣言。

11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就索马里安全局势以及日益猖獗的海盗活动等问题举行公开会议。

11月22日~23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六次***非正式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会议发表了《利马宣言》和关于全球经济的声明。

11月24日,朝鲜军方宣布了包括驱逐朝鲜开城工业区和金刚山旅游区的部分韩方人员和车辆、中断开城旅游、禁止朝韩铁路通行等措施。

11月25日,美国宣布再拨8000亿美元,用于解冻消费信贷市场、住房抵押信贷以及小企业信贷市场。

11月26日~29日,印度孟买发生连环恐怖袭击。

12月6日,希腊一名少年在首都雅典与警方发生冲突时被警察开枪打死,随后雅典等主要城市出现多起示威与抗议活动。

12月6日~12日,“携手-2008”中印陆军反恐联合训练在印度举行。

12月8日~11日,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团长会在北京举行。

12月11日~12日,欧盟峰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

12月13日,中日韩***会议在日本福冈举行。

12月15日,第六次中美战略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

12月15日,阿披实当选泰国总理。

12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降到历史最低点,从1%下调到0~0.25%这个范围。

12月19日,纽约商品1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33.87美元,处于近5年来的最低点。

全球的原油和石油产品的供应与需求对美国加油站的汽油价格影响最大。2007年,美国原油的成本占到了每加仑汽油成本中的三分之二。当前,汽油价格中的19%为炼制、运输和市场营销成本,13%为美国国家与联邦的税收。作为全球性商品,石油与石油产品(包括汽油与柴油)是自由市场上价格波动的主角,极易受到未来供需变化的影响。有迹象表明,只要保障供给,世界各地的石油购买者都有购买能力。

石油产品的税收不同国家的石油产品的税收政策各不相同,欧洲的税收额度为全球最高。情况各不相同。在送抵最终的消费者之前,被送到批发市场上销售的石油产品都会被消费国征收税。在一些国家中,尤其是在石油生产国,对于石油产品的税收是非常低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后一种情况会发生在一些国家(如伊朗、尼日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中,而这些国家都会将自己的石油产品利润受益于自己的全体国民。其他国家(尤其在一些发达的石油消费国)的石油税收可能会很高,而且主要由终端消费者支付。由欧洲的石油消费国支付的捐税远高于石油生产国所交的税,在欧洲共同体内,石油的税收可以占到其成员预算的15%~20%。在美国,石油的税收要低得多。据此,可以很容易看出,与美国相比,欧洲的小轿车趋于小型化且耗油量减少的原因所在,因为汽车的燃料通常所缴纳的税额最高。当你观察一下欧洲的各种石油产品时,就会发现,其平均税率较低,但依然占到了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平均价格的40%~57%,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金额。

在运输过程中,运输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运输量越低,则单位成本越高。对于石油产品和天然气产品都是如此。派送的成本在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领域之间的成本链上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超级市场链是石油公司加油站的最大竞争对手,因为它们的特殊行业正在逐步缩减物流成本,其运输、储存和派送成本都已降至最低。当石油公司直接向消费者或顾客交送石油产品时,实际上已不具备任何优势。一些典型的实例是LPG或民用燃油、机场的航空燃油或天然气管线,这些石油或天然气产品都是直接输送给消费者(顾客)的。

WTI原油与汽油价格资料来源:《WER》《EIA》《FIR》,2005。(截至2007年12月的数据)

全球原油与汽油价格发展对比汽油(汽油产品)的定价与应用取决于原油价格,加之处理与派送成本、当地的需求量、当地流通强度以及当地汽油供给的量。由于燃料是全球交易的,所以交易价格相似,由消费者支付的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国家的定价政策:一些区域,如欧洲和日本,对汽油征收高额捐税;而另一些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则给汽油以补贴,西方国家的人均汽油消耗量最高。汽油的最大消费国是美国,2005年美国每天平均汽油消耗量高达3.86亿美制加仑。

欧洲炼油产品平均成本的分析(2003—2007年)

2008年5月全世界的平均汽油价格(颜色越浅表示该国家的汽油费用越高)汽油的最大消费国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