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看油价上调问题

2.如何评价台湾7

3.亚洲经济发达国家前十名是?

台湾油价最新消息今天_台湾油价最新消息今天走势

其实运抵台-湾的黄金很少,甚至很多不是纯金,那只是政-府为安抚民心所做的行动。

2000年,民-进-党执政时期,民-进-党籍的中-央银行副总裁陈师孟去位於新店山洞的金库查看。陈师孟说,当年蒋-介-石带去的黄金,估计只有三百多万两,迄今仍有不少储放在架子上,它们形状不一,多为当年用金圆券从民间换来,且成色不足,很多只有92%,根本达不到99.99%的可用标准。

中-共建-政后1950年,大陆当时并不发达的广-东一省即收兑黄金7455万两,由此可见运抵台-湾的黄金之少。

当时政-府因应抗-战、戡-乱,欠下大量外债,国库空虚。而且最终运抵台-湾的黄金也只占大陆总黄金量不及1%。1950年完成的大量台-湾民生建设,还是透过官员的私人关系向美国西屋公司借了200万美圆才得以实行。

台-湾经济之发展,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这几个时期来说下:

一、经济重建期(播迁前后)

二战期间的台-湾,满目苍痍,半数以上的工厂遭到摧毁,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

1945年,政-府收复台-湾之后,非常重视重建工作,修复了民生基础。如台-湾电力在二战结束后,发电量只有正常的十分之一,日-本电力人员返日,离前还讽刺说,台-湾三个月后将陷入黑暗。政-府随即派来技术官员孙运璿,抢修台-湾电力,在五个月内就复原了台-湾80%的供电系统。

在民生复兴的基础上,政-府在台-湾开始实行土-地改-革。日据时期,台-湾地主是日-本的特权阶级,农民是下等人民,没有,种地毫无收入。1947年,当时担任台-湾省行-政公署长官的陈仪开始发起耕者有其田;继而在1949年,由农业复兴委员会委员蒋梦麟建议,台-湾省政-府主-席陈诚实行实行三七五减租;最后在1951年至16年间分九期实施公地放领。

这些土地改革措施,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并使农民经济独-立并有余力受教育,参与政-治,最有名的例子是贫农佃农之子陈水扁后来当上中-华民-国总-统。

而土地改革,也成为台-湾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发展的基础。日-本学者若林正丈分析说:

1、借由放出公营企业的股份,将地主的土地资本转成产业资本,这是民间资本确实发展的一个出发点。

2、改革的结果,透过肥料换谷制(用国-家独占生产和进口的化学肥料,跟米谷实物做不等价交换)等方法排除地主,国-家直接掌握农民的生产剩余,以供养庞大的来台人员;同时透过低米价政策等措施,使农业资本可能移向工业资本。

3、因改革而使获得土地的农民提高生产意愿,同时配合农复会推动的技术指导,提高农业生产性,使农村有过剩劳动力,以此累积未来丰富、廉价,具有高竞争优势的产业劳动力。

而在1949年6月15日,台-湾省政-府确立了台币为台-湾地区所用之唯一合法货币,切断了和大陆上法币、金-圆-券的联系,稳定了金融,通-货-膨-胀受到控制,此政策也是奠定了未来台-湾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之一。

二、进口替代时期(美援时期)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播台-湾后,带来了将近300万的人口,无疑给并不富裕的台-湾带来社会冲击,期间受全球和大陆金融危机,国-家财政岌岌可危。1949年2月18日,当时省主-席陈诚面对大批不断来台的船只,只得下达入境管制令,算是缓解了不断爆增的人口。

因为不愿接受1943年开罗会议上,中-国向美国提议的战后让朝鲜独-立的要求,直接导致1950年6月25日,北韩在苏联的指示下发动对南韩的攻击,11月,中-共投入韩-战。

美国长期对华政策乃在防止中-国在亚洲独大,并以利益为优先。由於蒋-介-石在二战、戡-乱时期表现出不服从美国之态度,美国在一段时间内幻想与中-共一起制衡国-民党。大陆沦陷之时,美国若非韩战爆发,早已准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以达到与苏联共同分享大陆利益的目的。

1949年7月,金门发生古宁头战役,国军完胜共军,造成国际轰动,使美国不得不重新考虑台-湾的价值,加上之后韩-战的爆发,美国势必要将台-湾纳入亚太防链,於是开始在经济上给予大量。

出於这种大时代背景,美国与中-华民-国签定的《中美防御条约》,答应在军事上进行援助,并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协防。稳定了台-湾的民心,使人民安心工作生产。

不过,《防御条约》只写明协防台、澎,未写前线金门,条约更是要求国军不得对大陆进行海陆空攻击,1958年,台海爆发八二三炮战,国军炮火击中厦门油库,共军死伤连绵,国军趁势准备登陆,第七舰队却驶入,阻止了国军的登陆。纠其原因,乃是美国对蒋把持全中-国后会使中-国独-立而不放心,而想另觅人选(如美国曾策动孙立人兵变),此可以说,美援是用牺牲大陆换来的。

而共计共约45亿的美元经济,直到2004年1月,中-华民-国政-府才全部偿还。

不过,在当时而言,美援确实发挥了稳定经济和民心的作用。上述三七五减租便有美援的投入。

政-府的农业政策,一方面发展农业,一方面透过肥料交换(肥料换谷)、扩大农工差价方式,将农业所得引导到工业。

1953年政-府实施第一期经济建设,发展劳力密集轻工业,以替代进口商品。并取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外汇管制等方式,扶植民营企业,特别以纺织业为重。1959年起对生产过盛的纺织业取促进出口政策,并改革外汇管制增加产品竞争力。

到1959左右,百姓生活已有改善,从1949年人均收入不到100美圆,高涨十倍达到1000美圆左右,工业以每年10%以上的成长率快速发展。台-湾创下了以农业带动工业发展的先例。

不过此期间,台-湾还是呈现在一个农业社会的面貌,农产品出口占总出口80%以上。

三、出口扩张、进口替代时期(美援停止、技术转型)

1965年,美援停止。当时美国等先进国-家正欲将劳力密集产业外移,尹仲容、严家淦等技术官-僚为吸引外人投资,决定取自-由开放、鼓励出口等政策,如1966年在高-雄成立加工出口区,由出口带动生产,台-湾逐渐由农业社会转为工业社会。国-家外汇也开始重新累积。

值得一提的是,在1968年,当时整体经济并不丰盈的情况下,蒋-介-石决定将原先在大陆就实行的6年国-民教育延长到9年,当时全世界实施九年以上义务教育的国-家不到十个,部分人反对,政-府力排众议,推行此政策,高达80%的台-湾人民因此受益,为台-湾未来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蒋-介-石历来重视教育,大陆时期虽长期战-乱,但仍不放弃发展教育。后来很多人成为建设台-湾的砥柱乃至发光於国际。如华裔诺贝尔得主杨振宁、丁肇中、高锟等人均受到政-府教育政策的泽被。中-共的主要参与者朱亚光也是受到政-府的资助,才得以赴美留学。

进入70年代后,世界上发生石油危机,全球经济陷入不景气,生产成本剧增、出口大幅下降。加上退出联合国、中日断交、中美断交等重大外交挫败,民心不稳,使投资意愿下降。

因应此一情况,12已经当上行-政院院长的蒋经国,开始指导发展重工业、化工业,建立自主经济体系,进行大规模公共投资。

1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蒋-经-国出於同情民众,限制油价涨价,犯了他在上海「打-老-虎」经济制-裁的老毛病。在蒋-介-石的指导下,才逐步开放油价市场化,这也使得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的时候,政-府能够稳定自若。

经济部-长孙运璿还深入虎穴,带著陴益双方的合作,访问沙乌地阿拉伯,在英美纷纷受到油价限运的当时,中-华民-国却不在此列。

由於民间投资意愿的低迷,14年蒋-经-国开始推动十项建设,包括交通、电力等基础工程,及钢铁、石化、造船工业。即民间害怕风险不发展,政-府立即投入发展。

大兴土木的结果是使失业率下降,培养了大量的工程、科技、管理人才,所得成长持续提高,带动国内外投资泰安,也为台-湾石化业与重工业打下良好基础。

由於对待金融危机反应快速,使中-华民-国快於其他国-家复苏,当时外汇累积达到全球第四、全球第十四大的贸易国、亚洲四小龙之首。

这段经验就是举世闻名的「台-湾奇迹」,至今是开发中-国-家学习的宝贵经验。

四、国际化时期(产业升级)

经历石油危机后,政-府看到未来发展耗能少、低污染、高附加价值产业是大势所趋。於是在12年,决定设立工业研究院。

科技研究原本就是要由技术人员自-由发展才有科技研究的弹性。因此经济部-长孙运璿当时准备以财团法人的形式设立工研院,即为政-府占有股份的民间机构,运作不受政-府控制、经费使用不受立院审查。立法院因此引起轩然大波,几经行-政部门与立-法-院沟通,才得以在13年通过成立工业研究院。并在14年设立工研院电子所,开始准备发展电子高科技产业。

工业研究院是台-湾科技人才的摇篮。今日张忠谋、曹兴诚等台-湾科技名人都出自此院。

不过当时立法院仍对发展高科技产业充满疑虑,认为那是空中楼阁,是只有美国才能掌握的高科技技术,不如多造几条高速公路。孙运璿则铁心继续推动。

而说来,台-湾日后成为积体电路王国的一场决定,竟是14年2月在台北一家豆浆店完成的。当时旅美学人潘文渊向包括孙运璿、李国鼎在内的政-府技术官-僚说明当今世界积体电路的发展,得到政-府重视。最终,由潘文渊领导,召集了一批在海外的华侨学人,成立了TAC(电子技术顾问委员会)。

这些华人大多是当年受恩於国-家教育政策方能出国留学,加上政-府对他们的支持和热情,如TAC成员郑国宾回忆说当时由美国到达台-湾已经半夜,孙运璿仍在机场等候让其感动。所以这些华人均可以说是不计一分报酬(受制於立法院,TAC没有经济来源),为国-家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当时政-府意向是和HUGHES的NMOS订合同,但TAC团员提议,应该将RCA的CMOS转移到台-湾来发展,政-府尊重并接受其意见。今天全世界的电脑主板基本都是CMOS系统,因此可说是使台-湾在70年代就获得半导体科技的先机。

17年,行-政院长孙运璿协调国-防-部,征用新竹所在的科学园区的用地后,并於1980年代初顺利完工。19年制定「十年经济建设」,将机械、电子、电机、运输工具列为「策略性工业」。

在竹科落成后,台-湾成为当时全球可以生产集成电路的少数地区之一。

年,中-华民-国科技之父、行-政院长孙运璿不幸中风,离开政坛,最终使李-登-辉成为蒋-经-国接班人。

孙运璿中风后,继任的俞国华、郝-柏-村分别开展年的「十四项建设」与1990年「国-家建设六年」,以公共投资促进产业发展。1990年公布「产业升级条例」,发展通讯、资讯等十大新兴行业。

而在经济自-由、国际化上面,1983年放宽进出口与投资限制;1987年新外汇条例实施,人民得以自-由持有及运用外汇;1989年开放民间设立新银行;逐步推动公营企业民营化。

最终,台-湾所得不断提高,10年代末期已开始受世人瞩目,1980年代末已成为已开发(经济发达)地区。

五、和平、团结、奋斗

中-华民-国在台-湾近50年的高速发展,其中最重要的,莫过於每个国-民将国-家看作自己家的那种大义凛然风范。

中-华民-国迁播台-湾后,中-共接受其在大陆的资产,在国际上声言要冻结中-华民-国的海外资产。当时政-府的决策,竟是将国-家海外的财产,划归到大大小小官员的个人名下,如、俞国华等都有参与,但这些官员与国-家共同克难,不发国难财,一分也没贪污。(如去世后只留下12万美圆遗产,更没有自己产权的房子)

在如此朝夕不保的情况下,政-府仍旧全力戮力建设、发展,建设台-湾为三-民-主-义模范省。

其次,执-政者具备用人的气量、执行者有辽阔的国际视野。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发展,也是整个中-国发展的一部分,倘若当时没有那麼多大陆、海外的人才来台帮扶,台-湾经济也无法快速飞跃(如孙运璿是山东人、李国鼎是南京人、潘文渊是嘉兴人,他们原本都是建设全中-国的人才)。技术官-僚是国-民党戒严时期的特殊名词,如孙运璿、李国鼎、高玉树等,都是在两蒋时期被提到做官的人才。他们有的原先只是在公营的企业裏服务的技术人才,有的还支持台-独(如高玉树),但政-府不以政-治为最大考量,而是以技术能力为首项。

这些技术官-僚,也不负所望,其看的远,想的多,由於技术官-僚能够跳脱政-治束缚,认定对的政策就一定全力推动,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在政策上则奉行大同,照顾各个阶层利益。土地改革在西-方国-家要花上几百年,中-共土-改则血流成河,最终田地仍掌握在中-共政-府自己手裏,农民依旧是无自己之田(台-湾农村土地实行私-有-化)。而台-湾土改则秉承政-府在大陆上土-改的原则,和平、逐步推进,以公股换田等政策从地主手中收回田地,即使地-主损失减少,又使农民有田。

在工业化、十项建设之后,农业、中小企业受到打击,政-府没有做所谓「腾笼换鸟」,全面扶持大型、新型企业,而限制中小企业的这种作为,而是努力提升中小企业和农业的品质。

譬如1982年,针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城-乡差-距与贫-富不均,孙运璿内-阁推出了「全面加强基层建设,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以两百亿的资金,使台-湾农业现代化,技术化,缩短农民与非农民所得的差距,并加强农村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如今台湾农业已形成公司化、产业化、基地化、市场化和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典范。

诚然美援在一定时期内提升了台-湾的经济,但倘若不能善用美援,台-湾经济亦不会有今天之面貌,正是执政者了解到要将国-家危亡系於己肩之上,促进了团结的气氛。而大量民众受到国-民教育中文化熏陶,承继了中-国人善良、诚信、奋斗的美德,在政-府的指导下,为国献力,也求得了自己的幸福。这些都是将国-家放在心中首位的表现。

政-府知才、养才,愿意接受专业人才的意见、每一个国-民的奋斗,都是台-湾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天时地利人和。而综观台-湾经济,其发展的原理,就是和平、团结、奋斗。

怎么看油价上调问题

台湾人成天喊着物价高,那是一种相对的心理感受,是台湾人在本地长久生活,拿眼下物价和以前比、和收入比,只要一触及心理承受的痛感,他们就觉得物价偏高了。

敝开了说一句,世界各国人民,没人会嫌自己物价低的,然而物价高不高,这是不单单是一个自由心证的问题,更是一个比较性的问题,提问者问到《嫌物价高,台湾人为何不移民?》,我只能说……当台湾人看到大陆人的收入及物价,就算本来有移民的打算,也会死了那个心思,心中的幸福感也会油然而生。

去过台湾的人都知道,台湾的物价其实并不高,比起二线城市,它算略高,然而比起北上广,台湾物价就令人感觉可爱又可亲了,然而……台湾人均收入超过2万美金,是咱们的三倍有余,两岸收入与物价的相比,咱实在比台湾人更有理由搞移民。

《台湾物价高为什么不移民?》这问题,其它人可以拿出来调侃,唯独咱内地人问这问题令人有些讽刺啊。(目前我油价差不多6元,台湾则是4元人民币不到)

如何评价台湾7

我怎么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不买新能源汽车,我就只能为油价付费。

我记得我好几年前去台湾玩的时候看到的油价是五块多,那个时候国内七块多。后来我去西藏,加过一次对了乙醇的油,十二块多。再后来,我在普通一线城市,油价95的是九块多。直到有天我回老家,司机跟我说,现在都有甲醇汽油了。

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能够推动石油价格的原因只有两个:当前局势和未来预期。我们普通人又再多看法也没有任何意义,油价真的是一个非常不好解释的问题。我就是觉得,现在油价挺贵的,但是我喜欢汽油车那种动力,实在对新能源车那种飘飘的感觉没有好感。

其实我有一个想法,我希望我说了之后大家不要骂我。我觉得油价贵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局势和未来预期。另一个方面是因为石油越用越少,汽车尾气污染环境,国家希望我们都可以使用新能源车,这样更加环保。

我记得我有一次看新闻,特朗普怒喷中东国家操纵油价,当时中东国家瑟瑟发抖,然后继续干操纵油价的问题。所以大家在油价问题上,不要有太多想法,我们是没法操控中东国家的。要知道,我国产油量也不过就是排在世界第八而已。

所以,该用还是用吧,实在觉得贵,咱们还可以把车置换了,换成新能源就行。说真的,新能源车还是挺好看的,现在宝马奔驰也都出了新能源车,大家也是可以考虑考虑的嘛。

亚洲经济发达国家前十名是?

分成民族,民权和民生(食衣住行育乐)三方面评价:

(1)民族;都几乎是以单一民族占大多数,人种上差异不大。

(2)民权:跟大陆比起来,台湾人拥有的和民权都多,台湾人可以用选票选出自己的官员和改朝换代。大陆的官员都是指派。

(3)民生:食物台湾贵,但质量高。衣服两岸在平民品牌如Uniqlo,Esprint,差异不大,在奢侈品牌,台湾明显便宜很多。住,大陆属于新建屋,外观比较美观,但处于地震带的台湾建筑法规比较严格,寿命和抗灾强于大陆建筑。行:大陆有最多的高速路和高铁,但由于地缘广阔,方便度还不如台湾 育:台湾的教育普及度和免费义务教育优于大陆的覆盖率。乐:台湾在油价比较低,过路费也低,旅游景点门票也低,开车出游质量比较好。台湾护照免签国多,出国旅游也方便很多。其他医疗照养,台湾都远远优于大陆。

这是2007年亚洲国家GDP总量排名居前20位的国家。日本、中国、韩国、印度稳居亚洲前四名,是有实力影响亚洲经济的四大强国。

东亚有5个经济体进入亚洲20强。其中日本、中国、韩国霸占了前三名,台湾第五,香港第十,显示来东亚经济的雄厚实力。东亚国家无疑是亚洲经济发展的龙头。

东南亚有6个国家进入亚洲20强,依次是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从10年东南亚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之后,东盟国家的经济表现中规中矩,唯一的亮点是越南,近年来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成为东盟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南亚次大陆有3个国家进入亚洲20强。印度排名亚洲第四,经济发展迅速,还有进一步提升排名的潜力。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分别拥有1.6亿和1.4亿人口,是世界第六和第七人口大国,但它们的经济总量只分别位居亚洲第14和18位。相对于亚洲其它部分,南亚国家间的人均GDP水平差距较小。

西亚有5个国家进入亚洲20强,包括中东五大产油国中的四个。其中沙特和伊朗分别位居第七和第八位。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西亚国家的经济总量仍会水涨船高。而极为贫乏的以色列排名西亚第三,算是一个奇迹。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唯一一个进入亚洲20强的国家,丰富的油气,以及和俄罗斯的密切联系,使哈萨克斯坦将其它四个中亚国家远远甩在后面。

名次 国家 GDP总量(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1 日本 52900 41480

2 中国 30100 2280

3 韩国 9920 20240

4 印度 9280 830

5 3980 17520

6 印度尼西亚 3960 1590

7 沙特阿拉伯 3690 14250

8 伊朗 2520 3560

9 泰国 2270 3420

10 中国香港 2050 29350

11 马来西亚 1620 5950

12 以色列 1500 20880

13 新加坡 1410 32030

14 巴基斯坦 1280 790

15 菲律宾 1260 1380

16 阿联酋 1220 45120

17 哈萨克斯坦 900 5830

18 孟加拉国 750 500

19 越南 670 790

20 科威特 650 25870